5 月 21 日,中国大模型领域传来了重磅消息:
1、上午: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主力模型 Qwen-Long 的API输入价格从0.02元/千tokens降至0.0005元/千tokens(比字节的0.0008元/千tokens还要便宜0.0003),直降97%;
2、下午:(百度微信公众号显示 14:28 ,估计推送有先后),百度则直接宣布旗下两个主力大模型ERNIE Speed、ERNIE Lite,“免费,立即生效”。
实际上,阿里云通义千问的商业化模型和开源模型,都在今天进行了大幅度的降价,input 输入端最低降价 67%、最高降价 97%,output 输出端最低降价 25%、最高降价90%,其中,通义千问对商业化模型的Qwen-Long的 input 输入端和 output 输出端降价幅度均为最高。具体降价详情如下:
这可能是让百度也坐不住了,因为在几天前的15 日字节跳动首次推出AI 大模型“豆包”全家桶,并且宣布通用模型的 Pro-32k版本推理输入价格为每千个 Tokens 仅为 0.0008 人民币, 相比市场上同规格模型定价通常在0.12 元人民币,定价便宜了 99.3%。
百度一看,大模型可是公司最新的战略方向,为此不惜从智能汽车领域抽身全面 all in 大模型,看见想取代自己 BAT 中地位的字节跳动(Bytedancing)一推出大模型就大打价格战,阿里巴巴也跟进了,不得不迅速做出反应,因此,阿里上午宣布降价、百度下午上班就宣布免费,一分钟都不带耽搁了。
看到这里,大伙是不是发现不对劲了。
是的,怎么腾讯的名字还没有出现呢?自从在 2023 年 9 月推出混元大模型后,腾讯在 5 月17 日宣布即将在 30 日发布基于混元大模型的面向 C 端的 App“腾讯元宝”。随着字节、阿里、百度在大模型定价方面的动作,腾讯元宝的策略也是值得期待。
实际上,今天还有消息传出,中国大模型赛道炙手可热的初创公司——月之暗面,正在进行新一轮估值高达 30 亿美元的融资。有报道称,新入局的投资人赫然出现腾讯的身影。这是一个极其值得关注的地方,要知道,阿里已经在月之暗面重仓并且持股可能超过 40%,腾讯这个时候进场,耐人寻味。
按照以往的经验,阿里系和腾讯系两个著名的 CVC 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,同一个项目出现两家的身影,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,以至于都想不起来上一家集合了阿里和腾讯的公司是哪家了。the information 则报道称,腾讯此举可能是为了将爆火的 Kimi 和微信进行合作。
如果可以接入微信这个国民级应用,阿里也没有理由拒绝。
在 15 日字节首次推出大模型“豆包”全家桶,并且通过旗下六大业务板块之一的火山引擎对外提供服务,并且将价格打到同行的 99.3%。
随后,月之暗面旗下的 Kimi 用户发现,Kimi 推出了“打赏”的互动功能,似乎要迫不及待的开启了商业化的道路。根据用户反馈,Kimi 的“打赏”金额分为六档:5.20、9.99、28.8、49.9、99.0、399,分别对应4、8、23、40、93、365 天在高峰期的优先使用权。
月之暗面此举,不得不让外界思考大模型初创公司的变现之路。
此前,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就公开表示,大模型初创公司“要数据没数据、要算力没算力、要场景没场景”,而且一出来就那么贵。
实际上,大模型公司除了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算力(主要是英伟达的算力芯片)外,还需要在用户端发力。在 3 月份,国内大模型初创公司就进行了一波C 端用户增长的争夺战,包括在地铁、APP 等用户集中区域投放广告。
彼时,用户都是免费使用初创公司的大模型。
毕竟,大模型需要的数据、用户使用习惯等,都需要 C 端用户通过日常使用来进行训练。但是,为何 Kimi 在如此短暂的 C 端用户免费时间后,就迫不及待的要通过开启类似直播“打赏”的功能呢?
这是 Kimi 要变现?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拒绝薅羊毛的用户呢?毕竟,每一次的调用,都是在消耗 Kimi 的资金积累。
回过头来看,Kimi 为首的大模型初创公司,真正的机会在哪里?会是在 C 端用户,还是在 B 端应用。
有一种理论,认为现在 ChatGPT 为首的大模型,对用户的要求太高了,需要用户精准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大模型的工具。而,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,实际上是让用户更“懒”,说白了,目前的大模型,是反人性的,
那么,机会会在 B 端吗?诚然,B 端的用户付费意愿更强,只要能够帮 B 端用户节约成本、提高效率,就应该收费。微软的 Copilot也是通过 office 全家桶在公司用户端进行收费,当然,也有个人用户端的套餐。
自从 ChatGPT 爆火后,对话式人工智能展现出来了巨大吸引力,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市场!
随后就是文生图、文生视频,尤其是龙年春节期间 Sora 的爆火,让大众对大模型的期待更是到达了顶峰。
喧闹过后,发现,似乎,大模型的实际应用,来得不如预期的快、不如预期的好。
作为这一轮大模型的领头羊,Open.AI 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。
在 5 月初,一度传出 Open.AI 要进行 AI 搜索领域,外界期待 Open.AI 拿出可以撼动Google 搜索江湖地位的产品。最终的5 月 14 日凌晨,Open.AI 发布的是GPT-4o。“o”代表“omni”,有包罗万象、全知全能的意思,代表该模型的全面性和多元性。
在发布 GPT-4o 前,Open.AI 突然宣布 ChatGPT- 3.5 全面免费,这也为 CPT-4o 的高性价比埋下了伏笔。从 GPT-4 到 GPT-4o,input输入价格从 0.03 美元/1k tokens,下降到0.005美元/1k tokens,降幅为83%;output输出价格从0.06美元/1k tokens下降到0.015美元/1k tokens,降幅为75%。
Open.AI的降价,直接让谷歌在15日开始I/O开发者大会上,宣布,推出更“cheaper”的给予谷歌大模型Gemini的“全家桶”。
国外巨头的这种价格战和免费拉新策略,自然也就传导到了国内。(所以,Kimi突然推出“打赏”功能实在是有点意外,可能是想回点血,但除了确实刚需用户有付费意愿外,可能更多的是在拒绝白嫖用户,从而节约公司资源)
在价格战面前,巨头有着深厚的积累,可以相对从容应对。
但是,让初创公司就很难受了。得说服投资人继续掏钱来支持价格战,而且是支持和巨头的价格战,这个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小。或许,巨头的价格战,也有可能是要逼迫初创公司更早地站队,甚至是卖身巨头。
卷价格战,最终还是会让整个依靠大模型基础创业的产业链受益。
大模型注定是巨头的游戏,基于大模型的行业应用/场景创新,可能才是初创公司的机会所在。
文: 车智 Michael Yuan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