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购如今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,显然已经是一件如同吃饭喝水般常见的事情了。但网购多了也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,其中卖家拖着不发货无疑也让许多朋友感到深恶痛绝。就在日前,京东要对卖家拖延发货说不了。近日京东方面宣布对承诺时效(Promise)功能升级,试图解决此前部分第三方卖家拖延发货,或虚假发货没有物流信息等情况。
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,承诺时效指的是上架商品设置、并向消费者展示的商品/订单发货时效及送达的预计时效。在经过此次升级后,于京东平台上架的所有实物履约商品必须设置承诺发货时效,主要类目商品发货时效可支持绑定的上限为48小时发货,而自营店铺的要求则更为严苛,要求在客户下单后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发货,并在48小时内有物流信息,否则将视为延迟发货。
不过对于部分特殊定制类商品,商家可以选择较长的发货时间上限。并且为了确保这一调整的有效性,京东方面还特意将承诺时效将与前台的流量推荐绑定,“时效展示可有效提升商品订单转化及消费者体验,时效越快越能有机会在前台获得更多流量扶持”。换而言之,商家如果不声明商品的承诺发货时间,就只能拿到更少的流量倾斜,带来的结果就是自家店铺与商品更不容易被消费者看到。
为什么商家拖延发货这一现象会愈演愈烈,以至于需要京东亲自下场整顿呢?虽然按正常情况来说,以卖货为天职的商家对于成交是喜闻乐见的,也没有理由拖着不给消费者发货,毕竟只有对方收到货了、才能收到款。然而随着电商行业市场竞争的白热化,电商卖家的玩法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。
如今无论在淘宝、还是京东上,大批的商家其实并非生产商而是中间商,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同样需要向上游进货。一般情况下,采购规模越大单价就会越低,因此商家为了降低成本,往往会积累一定的订单再进货。在这一思路下,如果消费者恰好下单的时间靠前,就有可能会遇到商家拖延发货的情况,并非商家不想给你发货,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还有一种情况,可能就是商家没钱发货了。众所周知,电商平台的机制是买家确认收货后,交易所产生的货款才会到达卖家的账户。然而作为真实的买家,除非商家频繁骚扰等特殊情况,通常是会懒得主动去确认收货的。可如果买家不主动确认收货,则会按照平台的规则来,也就是自卖家发货起的十天后,如买家没有确认收货,京东就会自动为其确认,并将钱款支付给卖家。
如果卖家没有做好相关规划,很容易就会因为自动确认收货的时间差导致周转出现问题、货款都在平台里打转的情况。一旦资金链断裂,当然也就会出现发不出货的情况。没错,压货对于电商卖家而言无疑是一个高风险的现象,为了避免库存过高以及随之而来的仓储成本,通常卖家都会下意识的压低库存。
顺着这一思路继续发散,就有了近年来在电商行业备受青睐的模式“以销定产”,也就是让不少朋友吐槽的“预售制”。通过预先的需求引导、数据分析,电商平台配合卖家实现了在预定期限内生产供应的产品完全脱销,免去工厂存货、分销存货等中间存货及末端仓储环节,在整个供应链链条上几乎实现零库存。
与此同时,高周转的“以销定产”模式之所以能够成立,“一件代发”的出现同样也功不可没。事实上,“一件代发”是为分销商及其合作供货商提供的高效订单发货处理工具,供应商来帮卖家寻找货源、仓储、找物流渠道,直接发货给终端客户的一种模式。使得卖家可以更专注自己店铺的经营、宣传,以及广告,其它后勤工作如发货等事项则由供应商来完成,也极大降低了卖家的经营和时间成本的投入。
但问题也随之而来,既然是搞预售,就不得不面临各种突发状况,一件代发的效率再出色也有可能会遇到突发状况。比如说由于不可预测的原因导致工厂出货延迟,卖家无法从工厂拿到货物,自己的仓库又是零库存的情况下,自然就只能通过拖延发货时间、用牺牲消费者利益的方式,来让崩溃的链条得以喘息。甚至由于预售模式的普及,部分商家更是在此基础上整出了“测款”这一招式。
用一位卖家的话来说,“电商同质化严重,如果不试‘水温’就盲目备货,到时候全压在仓库里,就可能会上新一次赔一次”。
借由预售则可以提前测试市场反应、及时调整生产,再按需向工厂下单,从而将成本降到最低。但测款也是有风险的,毕竟消费者不一定会买单,结果就是有商家会单独开设一个店铺来进行测试,并正常宣传、售卖商品,只是不会备货,直到拖延不下去的时候再与消费者说无货退款,最终近乎无成本的完成测款工作。
归根结底,电商行业的逐渐成熟,才让“ 一件代发”这种工厂负责生产、发货和售后,卖家负责售卖以赚取差价的模式得以存在,也让居心不良的卖家有了钻平台漏洞、套路消费者的机会。
而现在京东的做法就很有意思,强制要求卖家必须在48小时内发货自然会增加卖家成本,但其选择了“打一巴掌,给一颗甜枣”,商家承诺的发货时效越快就越能有机会获得流量扶持,既减轻商家负担、又提高了消费者下单的概率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三易生活”(ID:IT-3eLife),作者:三易菌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-END-